3月21日,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官网发布了《关于“泛美春假”的放假通知》,安排全校师生4月1日至7日放7天春假(含清明放假时间),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、走出校园,去接触大自然,用心感受春天和爱情的美好。据悉,这是该校例行春假制度。
作为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,教育部备案,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西南航空职业学院,其放假是有依据的。
(资料图片)
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(2013—2020年)》曾提出:“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,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、暑假时间,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。”
就此而言,大学“放春假”,别忘了中小学!
笔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会见过“日本国鹤见女子高等学校第三期修学旅行团”,从一位教员的口中得知:“日本学校的学年一般分为三个时段,即9月到12月,4月至7月,余下的时间合并为一个学期。”后来,笔者了解到,法国一年也不止两个学期。
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只要鼠标轻轻一点,就会发现,这种学制颇有“全球化”趋势。
在英国,每学年(9月到次年6月)有3个假期,圣诞节前到新年后有4星期的寒假,6月底到9月是暑假,复活节前后也有三个星期的假期;在美国,一般是寒假和暑假两个假期,也有4个假期的,在3月份和10月份,假期很短,一般也就一星期左右;在泰国,有3个假期,3月至4月是最长的暑假,寒假在12月份,只有一星期左右,每个学校根据不同情况,在8至11月间会安排出一段时间放假,大概10天……
如此设置学校假期,其目的是增加教学间隔,便于学生识记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,增加教学“间隔”,是有助于避免厌学,以兴趣带动识记的。
唯其如此,英国的孩子在假期中,初高中生则结伴去周边国家旅游,学生从来不做功课,家长也不会要求他们看书;美国,公立学校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必须完成规定的社区服务,所以假期就是学生做义工的大好时机,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一半以上参加过各种义工活动,或在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者做饭,或油漆陈旧的建筑物,或清除垃圾堆等;泰国,中学生会去国外旅游,或和同学一起在附近的景点游玩……
“放春假”在教育“全球化”的大背景下,实在算不上什么创新,而是一项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教育举措。
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教3月23日在《羊城晚报》发文指出:“与高校放春假不同,中小学放春假,则存在诸多阻力。虽然我国正在推进‘双减’,但由于中高考仍按考试科目总分、排序录取学生,学校办学仍存在应试倾向,不少学校还采取‘圈养教育’方式。尤其是高中学校,有的平时连双休日都不让学生休息,在这样的办学氛围中,学校怎么可能给学生放春假?”
问题提得很及时且很有针对性,有关教育部门应该予以重视!
作者:金新
投稿邮箱:qilupinglun@sina.com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