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宜宾三江口,江风习习、碧波荡漾。金沙江携江源之浩荡、岷江挽天府之隽永,在此汇流后始称“长江”,三江口亦因此被称作长江干流“零公里”。滔滔长江水奔涌向前,出三峡、过平川、入东海。


(资料图片)

图为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景色(无人机全景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胥冰洁 摄

宜宾依水而建,素有“万里长江第一城”的美誉,却也曾面临“化工围江、污染绕城”问题。三江六岸沿线工业企业多、砂石厂多、养殖业多、渔船多,违规码头、餐饮趸船密布,游泳爱好者甚至找不到一片干净的江域下水。

治沉疴需猛药。近年来,宜宾壮士断腕,治污、减排、生态修复三向发力,搬迁沿江老工业企业57户,关停高污染企业137户;拆除非法码头33座,取缔沿江砂石堆场92个;建成生态廊道约82公里,新增沿江绿地约300公顷……

在距离三江口几公里的宜宾港,“三江环保01”污染物综合接收船正在作业。船长李刚说:“我们免费接收过往船舶的废油、污水、垃圾等,确保污染物不入长江。”

图为停靠在四川省宜宾市宜宾港的货船。新华社记者胥冰洁 摄

据宜宾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贾利华介绍,宜宾2000余名各级河长巡河、治河,清理整治江河内乱占、乱堆、乱建、乱采、乱排问题,三江六岸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。2022年,长江干流Ⅱ类水质达362天,较2021年增加10天。

现在的三江口,重回岸绿水清、鸟飞鱼跃的喜人场景。冬天,大量红嘴鸥不远万里来此栖息,吸引很多市民到亲水步道观鸟、喂鸟。今年,网友们拍摄的红嘴鸥视频中,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鱼群在江中畅游,刷屏了宜宾人的朋友圈。

“长江的鱼又回来了!”长江协助巡护队队员肖玉南说,1985年自己12岁时,就跟着父亲和哥哥开始在长江捕鱼,几十年来眼看着鱼越来越小、越来越少。2017年退捕上岸后,肖玉南成为一名护鱼人,以前是想方设法捕鱼,现在是想方设法护鱼。

站在三江口“长江起点”石碑处远眺,翠屏山上树木苍翠、白塔耸立,山脚下长江岸线绿意盎然、环境优美,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的大字标语十分醒目。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,宜宾在保护中开发、在开发中保护,倒逼产业转型升级,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5公里外的下江北老工业区,曾经聚集的化工、热电、水泥、造纸等传统企业一度是宜宾工业支柱。随着2018年最后一根烟囱倒下,这里已变身为江边亲水公园。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宜宾天原化工厂,从这里搬迁至新成立的三江新区,也重获新生。

这是一张拼版照片,上图为:在距离长江干流“零公里”处5公里的长江北岸,宜宾天原化工厂老厂区偌大一片厂房正被拆除(2018年6月22日新华社记者胡旭摄);下图为:在同一位置拍摄的宜宾天原化工厂老厂区旧址今日新貌(无人机照片,2023年5月31日新华社记者刘坤摄)。

走进天原集团旗下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。据公司副总经理袁海涛介绍,到年底,公司正极材料产能将扩大到7万吨,满足65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。

“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研发和经营优势,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之路,不仅在氯碱等化工领域继续领跑行业,在新材料、新能源领域也完成布局,实现逆势增长。”天原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宗才说。

绿色低碳,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选择。宜宾市努力在绿色低碳的发展浪潮中寻找城市转型突破、快速发展的机遇,尤其是将动力电池和晶硅光伏作为产业“搏击”新赛道。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长江边乘风起势。

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绿岸,从煤炭、白酒这“一黑一白”传统产业包打天下到逐浪新能源产业蓝海,位于长江上游的宜宾,以力争上游的担当和作为,让绿色生态带和绿色产业带在“零公里”处“飘扬”,相得益彰。(记者任硌、叶含勇、胡旭)

关键词: